![]() |
最新动态:
环境空气
市区空气质量
2004年市区空气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.113毫克/立方米,较上年降低0.008毫克/立方米,但仍超国家二级标准0.013毫克/立方米。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295天,占全年总天数的80.6%。夏、秋两季空气质量基本上达二级,冬季逆温日和春季大风日多超二级为轻微污染。主要原因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,冬季煤烟污染重,春季扬尘污染突出。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.042毫克/立方米,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.060毫克/立方米,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。降尘年均值13.80吨/平方公里·月(参见图3、表3)。
表3 各监测点空气污染物年均值统计 单位:毫克/立方米
监测点位 |
二氧化硫 |
二氧化氮 |
可吸入颗粒物 |
道外(宏伟路) |
0.038 |
0.068 |
0.125 |
动力区 |
0.044 |
0.058 |
0.100 |
道外(承德广场) |
0.039 |
0.066 |
0.111 |
南岗区 |
0.045 |
0.063 |
0.118 |
香坊区 |
0.050 |
0.071 |
0.143 |
道里区 |
0.050 |
0.056 |
0.119 |
平房区 |
0.034 |
0.047 |
0.088 |
松北区 |
0.032 |
0.047 |
0.098 |
|
|
|
|
全市均值 |
0.042 |
0.060 |
0.113 |
二级标准 |
0.06 |
0.08 |
0.10 |
县(市)环境空气质量
呼兰区及十一县(市)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均为总悬浮颗粒物(TSP),有四个县(市)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。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有呼兰区和七个县(市),占总数的67%。五常市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最高,达0.420毫克/立方米,超标1.1倍。通河县氮氧化物年均值最高,为0.061毫克/立方米。五常县二氧化硫年均值最高,为0.070毫克/立方米(见表4)。
表4 县(市)空气污染物统计表 单位:毫克/立方米
县名 |
TSP |
SO2 |
NOX |
达标情况 |
县名 |
TSP |
SO2 |
NOX |
达标情况 |
五常 |
0.420 |
0.070 |
0.023 |
超标 |
巴彦 |
0.210 |
0.028 |
0.019 |
超标 |
尚志 |
0.334 |
0.041 |
0.039 |
超标 |
呼兰 |
0.210 |
0.024 |
0.036 |
超标 |
通河 |
0.285 |
0.010 |
0.061 |
超标 |
依兰 |
0.193 |
0.047 |
0.057 |
达标 |
木兰 |
0.230 |
0.023 |
0.015 |
超标 |
方正 |
0.190 |
0.049 |
0.030 |
达标 |
宾县 |
0.230 |
0.037 |
0.030 |
超标 |
阿城 |
0.169 |
0.029 |
0.031 |
达标 |
双城 |
0.229 |
0.056 |
0.023 |
超标 |
延寿 |
0.112 |
0.034 |
0.027 |
达标 |
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
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9654068万标立方米,较上年增加0.7%。市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7600430万标立方米,同比降低121715万标立方米。市区主要空气污染物烟尘排放量54765吨、二氧化硫排放量36791吨、粉尘排放量26773吨(参见图4)。
大气污染防治
强化限期使用清洁能源、洁净煤技术产品工作,在建成区内全面实现原煤散烧管制,限期更新改造锅炉、除尘器328台套,改用清洁能源锅炉、茶炉、大灶257台,95%以上单位使用了洁净煤技术产品,洁净配煤使用量达到160万吨,同比增长33%。开展了扬尘专项治理,覆盖“三堆”2300处。推进了城镇集中供热和区域连片供热工程建设,市区增加供热面积1300万平方米,拆除停用锅炉301台。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治理与监督管理,治理超标车辆4473辆,机动车尾气达标率提高到91.6%。
[上一篇:哈尔滨市2004年水环境状况公报] | [返 回] | [关闭本页] | [下一篇:2008哈尔滨市环境状况公报] |